傳統習俗與個人身分間的矛盾與探索!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於4月25日至6月15日展出馬來西亞藝術家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的首次個展「我們之中」,藝術家伊琴長期關注身分認同與社群價值的議題,本次展出的《蛾》與《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兩件錄像作品,皆圍繞著傳統習俗與個人身分間的矛盾與探索。探討在快速現代化的社會中,如何與原住民身分建立更深刻的連結。

本展為伊琴榮獲2022年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與巴塞隆納胡安.米羅基金會所合辦的「LOOP錄像藝術製作獎」創作成果,由台北當代藝術館、北京中間美術館、吉隆坡伊力哈木美術館、日內瓦當代藝術中心和哥本哈根AHC藝術中心等機構共同支持展出。

《蛾》講述一名少女準備參加文化選美比賽的過程,藝術家以此回應自己童年時對這類比賽的矛盾情感。比賽的起源來自傳說人物「胡米諾敦」(Huminodun),她有著美麗高尚的靈魂及堅持自我信念的勇氣,因為對族人的愛而犧牲自已。《蛾》除了展現傳統審美與個人意志的衝突,也用影像詰問: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並珍視這些習俗?

《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透過藝術家家族所舉行的「蒙古卡斯」(Mongukas)儀式,呈現信仰與傳統習俗的變遷。該祭儀以水牛獻祭來悼念祖先,藝術家發現部分儀式已隨著時代演進悄然改變,她在作品中記錄這一切,然而,當她察覺自己對家族儀式的了解有限,甚至逐漸遺忘祖先的精神時,內心的矛盾與質疑也隨之浮現。

為協助觀眾理解伊琴作品背後的文化語境,本展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蔡政良館長撰寫專文,淺談藝術家背景與作品脈絡。同時,6月7日下午2時舉辦的展覽座談,也將邀請蔡政良館長與藝術家伊琴進行對談,從創作實踐及學術觀點出發,探討原住民身分的複雜性與文化記憶如何在當代被轉譯。

此外,於展覽開幕式暨記者會後舉辦的「The Joy of Sharing 系列座談」,吸引了許多觀眾與讀者參與,此活動是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為慶祝最新專書《The Joy of Sharing》出版所舉辦的全球系列座談之一,並已在馬來西亞、越南、杜拜與香港等地巡迴辦理。


座談中,基金會創辦人哈恩.內夫肯(Han Nefkens)與臺灣知名作家吳明益以越南藝術家潘濤阮(Thao Nguyen Phan)的錄像作品為引,探討錄像藝術、文學與想像力交匯的可能性。本場座談不僅回顧哈恩.內夫肯二十五年來致力於贊助錄像藝術的成果,也展現其藝術收藏與跨領域合作的深遠影響。

藝術家介紹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原住民電影導演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是基瑪拉岡族(Kimaragang)後裔,屬於達雅族中的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dusun Dayak)子族群。伊琴從小生長在一個封閉、由家庭成員組成的社群中,他們是從內陸山區遷徒、落腳在沙巴的哥打馬魯都縣(Kota Marudu)。伊琴的作品圍繞著家鄉的社群居民和生活方式,她經常邀請他們擔任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參與其創作計畫。同時,她也藉由在沙巴及馬來西亞各地區舉辦的原住民社區工作坊,分享她對電影的熱情。
.png)
展覽座談
尋找自我之聲:當代原住民藝術家的身分與表達
時 間|2025/06/07 (六) 14:00-16:00
主 講|伊琴.基.查爾斯/本展藝術家
與 談|蔡政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地 點|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
展覽時間:2025/4/25(六)-2025/6/15(日)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展覽網頁:https://mocatpe.tw/art04Meqq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