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沉浸式的慢走長征之旅!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5月17日隆重開展
走得越慢,看得越深!高雄市立美術館即日起至8月10日,隆重推出年度重點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這是高美館首度與國際知名導演蔡明亮攜手合作,展出其歷時十二年創作、足跡遍及八座城市的《行者》系列十部電影作品。此次展覽以多重媒材、空間裝置與影像交織出沉浸式的觀展體驗,觀眾將在光影與靜默之間,踏上一場緩步冥想的行者之旅。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行者十步:蔡明亮》是美術館與電影藝術跨域對話的全新嘗試。在兩座挑高展廳中,蔡明亮巧妙融合電影的時間性與美術館的空間感,將展場化作靜謐流動的藝術場域,引導觀者進入一種近乎禪修的觀看狀態。展覽期間,串聯高雄市電影館、內惟藝術中心、國家影視聽中心、光點華山電影館、誠品電影院等場域,啟動橫跨全台的系列活動,包括電影馬拉松、專題講座、導覽分享與作品回顧。
.jpg)
《行者》系列起始於2012年,歷時至今十二年,橫跨巴黎、香港、馬來西亞、東京等地,完成十部作品:《無色》、《行者》、《夢遊》、《金剛經》、《行在水上》、《西遊》、《無無眠》、《沙》、《何處》、《無所住》。這些作品不依賴劇情推展,而是透過極度緩慢、幾近靜止的影像節奏,傳遞身體與城市之間的對話、內在與外在之間的觀照。此次在高美館的展出,不再沿用傳統電影院的放映形式,而是轉化為結合紙張、鏡面、多頻道投影的裝置空間,開啟影像藝術全新的觀看方式。
與亞儂弘尚希(左)精心演出,帶領現場嘉賓一同揭開《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序幕(林宏龍攝影).jpg)
展場中的每一處細節都蘊含導演的心思,包括投影布幕採用紙張材質,呼應古老書寫與現代影像之間的呼吸;觀眾坐在導演珍藏的老戲院座椅上,彷彿回到膠片年代的慢時光;更珍貴的是,蔡明亮親筆抄寫的《金剛經》亦將於展中展出,搭配他歷年《行者》系列的手稿、素描、筆記與文獻資料,觀眾可以穿梭在影像、聲音與書寫之間,感受這位藝術家如何以不同媒介構築他無疆無界的精神空間。

策展人孫松榮指出,蔡明亮從劇場出發,進入電影,這些年更頻繁跨足美術館,展現出藝術家的多重身分與創作能量。他認為《行者十步》不只是蔡明亮創作歷程的一次回顧,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內在探尋,是創作者以身體實踐對於時間、空間、存在的終極提問。蔡明亮手抄的《金剛經》,不僅是對佛法的敬意,也是其創作哲學的象徵──放下執念、看破表象,以慢對抗世界的快速,以靜體會生命的流動。
-1.jpg)
此次展覽也延伸至高雄市電影館與內惟藝術中心,兩地自5月起推出「行者十步:蔡明亮 10+10」專題影展,不僅安排《行者》十部影片的馬拉松式播映,也精選導演早期經典作品與其親自推薦的電影清單。觀眾不妨在美術館與電影院之間緩步移動,從畫面與聲音中體會「慢走」的藝術之道。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文珊也指出,蔡明亮不斷探索影像在不同場域的可能性,從劇場、電影到美術館,從電影馬拉松計畫到抄經行走,他創造的不只是作品,更是一種觀看與存在的方式。在此次展覽中,《行者》不再只是單一敘事的影片,而成為觀者與空間、時間之間互動的有機體。


在這難得的機會,【品味風】向導演蔡明亮及策展人孫松榮提出幾個關於展覽的提問,讓觀者能更清楚了解《行者十步:蔡明亮》的心情與創作歷程。
【品味風】這次展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單一影片,您如何在創作過程中最想傳達的想法為何?
導演蔡明亮:這次透過李康生的步行,穿越不同的城市的一個表演。因為不同的慢,讓大家看見世界不同的節奏及面貌。這個影片已經有十部了,既可去電影院演也可去美術館做展覽。但是這兩個使用的觀念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美術館是一種體驗的概念,所以我這次的做法是讓這十部影片完全放在一起,有點像是一個鑽石不同的面向,我希望觀眾能夠走到中間,去感受被行者包圍的感覺,被「慢」這個概念包圍的感覺,也因為「慢」才有機會看到世界當下的狀態,也有了不同的氛圍。


【品味風】除了影像本體,您也運用了經文、畫作、紙張、椅子與鏡面等物件,它們在整體展覽中扮演什麼角色?
導演蔡明亮:展覽加入許多不同元素,像是亞儂的繪畫,有點抽象的概念。它有點像切刀一樣把影片做一些切割,然後修飾成一個整體混然一體的概念。然後我也在展場裡面放了一個很精神象徵的東西,就是金剛經,象徵這個作品有一個種內涵,是關於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一個精神。在他的年代因為交通不便是不得不慢的年代,但因為慢、反而有種美感。我相信他看到的世界是很美,所以他才要宣揚佛法。


【品味風】這次的展覽強調多重銀幕與裝置藝術的體驗,展覽空間如何規劃?
導演蔡明亮:《行者十步:蔡明亮》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創作的呈現,另一個是這個作品內裡的分析,這部分就交給孫松榮老師來做。所以一樓就是行者十部作品的各種回憶,展出一些繪畫跟玄奘的一些草圖,這些都是當時的這些創作過程。


策展人孫松榮:二樓部分就是我們把蔡導這個行者,由於他在美術館、展覽及劇場,我們讓它成為是三種型態的一種視覺的呈現。所以觀者可以看到蔡導在思考跟創作行者的一些重要的手稿跟一些檔案的部分。所以可以說樓下是一個創作的展現,像是蔡導的大腦思考的一個過程。

導演蔡明亮:這個展的有很多素材是是結合了劇場跟電影的內容,比如說有一些螢幕是用玄奘演出留下來的紙張,然後這些紙張變成投影的螢幕。我們用紙做了很多很多的裝置。

【品味風】這是場沉浸式展覽的計畫,對於導演來講是不是意味著您的創作的轉向?
導演蔡明亮:我早就轉向了!我一直在轉的原因是,我覺得電影不應該只是被當作一個商品去使用它,所謂商品就是拍型別電影。比如說劇情的、愛情的、鬼的那種有型別的,觀眾也養成了喜歡的胃口。我覺得至於電影院是蠻可惜的,或者至於電影這個媒材是有點可惜,沒有去充分利用它或者去發展它。

近幾年我的作品就遊走在美術館。美術館有一種自由的概念可以自由創作,但是我要去哪裡呢?除了美術館我還可以回到電影院去,去拓展觀眾的視野。還有開啟戲院的可能性,這樣的一個概念,包括這次用馬拉松也是。馬拉松這個概念其實是美術館的概念,它是行為藝術,但是我就把它放在戲院裡面去進行,所以觀眾會有一點感覺說,我坐在戲院裡面,但是我突然間不是在戲院而是在美術館裡面。

策展人孫松榮:在美術館看戲有點讓觀眾像是旅客一樣,或是一個跟隨行者的一種,他就去到各個世界去看,去到各種城市被包圍的感覺。因為行者是沒有目的地的,關鍵點是他可以不停的發展、不停的發展。所以不只是一個階段,未來蔡導還會繼續發展。
【品味風】展覽內有手寫的一個經文的部分,想知道在您的人生歷程及在創作歷程不斷的在追尋的行者之路上,是否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個經的部分呢?
導演蔡明亮: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他有信仰,他到最後在閱讀的概念會走到經文這一步。比如說你會看愛情小說,或你會看各種的那種文體,但是到最後你會發現說最能夠讓你安定下來的就是經文。尤其是佛教的經文或者聖經也是一種,就是它會讓你安定。

因為我們的人生就是無常或者是必需生老病死的階段,因此會需要有一些你可以抓住的東西,可以讓你安定或者是願意去面對的那種力量。經文,會變成很重要的一種閱讀,越早讀經文就越好,因為經文是不容易理解。

我記得淨空法師說過,讀不懂明天再讀,若還是讀不懂明年再讀,再讀不懂十年後再讀,你慢慢就會理解到經文帶給你穩定的力量,那是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我現在出門一定會帶一本《金剛經》,然後坐飛機也帶《金剛經》,那會使我有種安定的感覺。或當我創作的時候遇到一些困難時,就會覺得《金剛經》有點像定海神針。像是這次來到這樣大的一個展場,思考如何放十部其實是滿難的,我想著如何讓觀眾怎麼看十部,然後不覺得亂七八糟、不覺得混亂呢?所以我必須要有一個定海神針來安定我,讓我慢慢靜靜的思考,慢慢看這個空間。

蔡明亮始終逆向而行,在商業電影追求速度與聲光刺激的洪流中,他選擇緩步前行。正如當年唐朝玄奘西行取經,蔡明亮則用他的鏡頭作為經文,靜靜記錄生命的流動與內在的起伏。《行者十步:蔡明亮》不只是一場影像展覽,更是一段靜心觀照的旅程。

為呼應《行者十步:蔡明亮》所開啟的影像冥想旅程,高雄市立美術館於展覽期間精心規劃多場教育推廣活動,邀請觀眾以緩步之姿,參與一場又一場跨越影像與思想的深度對話。
展覽首日5月17日下午1時30分,展場將舉行「行者十部,行者十步」Gallery Talk,由導演蔡明亮與策展人孫松榮親自領航,帶領觀眾穿梭於十部《行者》作品之間的意念流動,細說影像如何穿越銀幕,走進美術館空間,進而引發藝術與時間、身體與觀看之間的對話。
6月21日晚間,高美館將開啟「夜行」限定體驗,於夜色中敞開展覽廳大門。當光線變得柔和、聲音更顯敏銳,導演蔡明亮與策展人孫松榮將化身「夜之啟蒙人」,以更為私密與靜謐的方式,引導觀眾進入行者世界的深層意涵。當晚更邀請長年扮演「行者」角色的演員李康生現身,以其特有的慢行姿態領路,讓參與者在夜晚的展廳中,以身體與感官傾聽空間與影像的低語。
7月19日的跨域講座「紅衣僧影-美術館一遊」,則將藝術與宗教、影像與哲思相互交織,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龔卓軍擔任主持,邀集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與蔡明亮展開深度對談,探討影像中所蘊藏的靈性與思辨。隔日7月20日,蔡明亮也將親臨現場舉行展覽專書簽書會,與觀眾分享他十年來《行者》系列的創作歷程與心路轉折。
展覽尾聲,高美館於8月2日推出特別企劃「與青少年對話-十步,慢行」。此次活動廣邀青少年觀眾進場,與蔡明亮面對面交流,打開一場橫跨世代的藝術對話。讓「慢」不只是觀看的姿態,更成為理解與連結的通道,促使年輕觀眾也能在《行者》的節奏中,尋得屬於自己的觀看方式與生活節奏。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支持,並獲得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雀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雄獅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與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贊助。展覽突破傳統電影播映的形式,在高美館104與105展覽室中構築出多層次、跨媒介的沉浸場域,邀請觀者以身入境,走入蔡明亮所勾勒的緩行宇宙,體驗一場影像、空間與靈性交融的現代朝聖之旅。
展覽自2025年5月17日起展出至8月10日,更多活動詳情、報名資訊與展覽內容,請密切關注高雄市立美術館官網(www.kmfa.gov.tw)。
【展覽基本資訊 】
展名:行者十步:蔡明亮
展期:2025.05.17 – 2025.08.10,每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一休館)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4、105展覽室
【推廣活動資訊 】
Gallery talk|行者十部,行者十步
5.17(六) 13:30-15:30
講者:蔡明亮/藝術家、策展人 & 孫松榮/策展人
地點:104-105展覽室
人數:40人(報名額滿)
美術館夜行|鏡花水月後的行者三生
6.21(六)19:00-21:00
夜之啟蒙人:蔡明亮/藝術家、策展人 & 孫松榮/策展人
身體帶領:李康生/演員
地點:104-105展覽室
費用:750元
人數:40人(高美館官網報名)
跨域講座|紅衣僧影-美術館一遊
7.19(六) 14:00-15:30
講者:如常法師/全球27所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 & 蔡明亮/藝術家、策展人
主持:龔卓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地點:B1演講廳
人數:350人(預先報名)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專書簽書會
7.20(日) 14:00-15:30
主講:蔡明亮/藝術家、策展人
地點:104展場平台
Gallery talk|與青少年對話-十步,慢行
8.2(六) 14:00-16:00
講者:蔡明亮/藝術家、策展人
地點:B1演講廳
人數:350人(高美館官網報名)
►除高美館夜行需付費參與,其餘活動皆免費參加;入館辦法依據高美館假日參觀規範購票入場,符合免票資格者請備妥相關證件驗證入場。
►備註:限定人數者需事先報名,開放報名時間陸續公告。高美館保留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