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遺骸化身為裝置藝術!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8/16起推出「黑手煉金術III—吳建興個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最新展覽《黑手煉金術III》以「技術轉型」與「手工再造」為核心,邀請藝術家吳建興與黑手師傅攜手合作,將修車技藝置入當代藝術的語境中,探討其傳承與轉化的可能性。吳建興從汽車車體的線條與結構想像出發,解構廢棄車殼與零件,透過切割、敲擊、變形與重新組裝,讓這些曾經奔馳於道路的機械遺骸,化身為充滿力量與故事的雕塑與裝置作品。

展覽開幕記者會上,藝術家吳建興表示:「這個展覽其實是我對於我自身的家裡的產業的一個回憶及再詮釋,這系列的作品是我和黑手師傅共同合作生產或結構的一些車體,像後面的那臺迷你復刻車體,然後透過這些結構建構去保留這個藝術以及這個手工產業的價值。」

展覽特別強調「手路」,即是傳統板金修復中獨到而熟練的工藝手法,作為串連工業勞動與當代藝術的重要橋樑。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吳建興與黑手師傅不僅是在塑造物件的形態,更是在移除、添加與改造的過程裡,重新定義汽車的存在意義,並觸發對社會、政治與消費文化價值的反思。

【品味風】在展場中特別專訪藝術家吳建興,他說:「這個展覽一走進來,就會看見許多懸空零件,我其實是在模擬我家裡工廠,也是工廠的一個環境感。我們家工廠是這樣沒錯比較好選零件。」因為展覽不僅呈現「手工技術價值」與「手工藝術價值」之間的轉化過程,更是一場藝術家對家族板金修車記憶的深度回望。


每件作品都凝聚了對修車產業在技術轉型與勞動價值上的思考,並同時回應現代化材料革新對傳統產業所帶來的衝擊與挑戰。藝術家吳建興更進一步探討,當傳統板金工藝面對碳纖維、3D數位修復等當代材料與技術時,如何在保有工藝精神的同時,與新時代的製造手段融合共生。

藝術家吳建興來到《鐵殼-共振》這件作品前時表示:「起源自於我父親,所以我投身去做修車這個技術的養成,但是由於跟父親的年代不一樣,所以我結合了新的材料:包括3D列印,每一個材質其實它有一個,象徵一個時代的演進。所以這裡面有包括有FRP材質,像是汽車現在的保險桿,再來我多了一個特色,做了一個細節這個矽膠質感,讓大家去感受那種類似手做的觸感,這就是一個新舊融合的概念。除此之外,我也刻意保留這台車身維修的痕跡,整個作品在討論一個手工的技術價值及藝術價值這兩者之間的轉換。」


來到《堆鐵》系列作品前,藝術家吳建興指著作品說:「這個系列我是運用汽車引擎蓋製作而成,但為了怕觀者看不出是汽車引擎蓋製作而成。河邊我刻意放了個鏡子,所以你可以從這個鏡子裡面去看汽車引擎蓋,至於如何能做出美麗的曲線,就是黑手師傅慢慢敲出這個區域。」

【品味風】詢問為何是這種造型呢?藝術家吳建興語氣帶有感慨表示:「這其實源自於一個日本的神話故事,有一堆小孩子堆石頭我就把它推倒了,作為一個小孩無法孝敬父母的一種懲罰。我一直嘗試透過藝術想去幫助家裡轉型,但最後都沒有做到,覺得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是徒勞,於是我就做了一個像石頭的東西,共製作了十幾件這樣子的作品。於是我就開始堆,堆到臺南、堆到日本、堆到臺北,堆出一種期許,期許這個產業能夠在不同領域被看見被關注。」

展覽《黑手煉金術III》最終將經過撞擊、解構的汽車零件,提煉為具有形態張力的雕塑與裝置作品。這不僅是對傳統汽車修復技術的再創新,也是一場對板金修車產業地景變遷的再思考。在手工修車工藝與數位修理技術的交融與張力之間,展覽重塑了修車產業的再現方式,並在材料運用的延續與轉換中,為汽車板金維修開啟新的可能與生命週期。

黑手煉金術III—吳建興個展
2025/8/16(六) – 10/12(日)
展覽場地:MoCA Studio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
參展藝術家:吳建興
展覽官網https://mocatpe.tw/ca04liU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