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共創新時代!臺南市美術館推出AI主題展「詠唱世」 探索未來藝術新樣貌

當人工智慧從科幻小說走入現實日常,藝術會因此改變什麼?當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成為創作的夥伴,我們對藝術的理解是否也將重新定義?臺南市美術館全新推出的主題展覽《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正式開幕。由策展人羅禾淋策劃,邀集十三組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創作團隊,透過豐富多元的作品呈現,深入探討AI與人類之間從「協作」、「共存」到「融合」的關係,進一步思索創作的本質與藝術家的角色。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全新展覽「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探討AI介入藝術創作及思辨。(南美館提供)
導覽開始前,館方邀集難得集聚一堂的眾藝術家們一同合影留念。(南美館提供)

隨著AI生成內容(AIGC)與大型語言模型(LLM)技術的迅猛發展,創作門檻正在被快速推平。如今,只要輸入一段「提示語」(prompt),人人都能生成文字、圖像、聲音甚至動態影像,藝術不再專屬於專業藝術家,也不再被特定技術所侷限。《詠唱世》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個以AI為創作引擎的人機共創實驗場。它讓觀眾身歷其境地思考:當創意不再是人類的專利,當機器也能詠唱詩意,我們要如何重新定義創造力與藝術的價值?

「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由13組跨領域藝術家帶來與AI技術共同合作所產生的藝術創作。(南美館提供)

展覽分成「AI協作」、「AI共存」、「AI融合」三個主題,來對應AI的三個發展階段,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實際嘗試與AI共同創作。

「AI協作」階段聚焦在AI如何成為創作者的協作夥伴,強調「信任」是人機協作的關鍵。四位來自文學、漫畫、插畫、繪畫領域的創作者,嘗試讓AI參與資料蒐集、初稿撰寫等階段,進行跨媒介創作。在「AI共存」階段,則呈現人與AI並肩創作的樣貌。

南美館舉辦「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藝術家導覽專場,活動開始前文化局長黃雅玲特別前來看展,並與部分藝術家與南美館策展團隊合影。(南美館提供)

創作者運用AI大量生成視覺與聲音內容,探索新的表達形式,創作者轉為導演與策劃的角色,與AI共同完成作品。來到「AI融合」階段,展覽探討了人機之間更深層次的互動關係,雖然尚未達到意識層面的結合,但在資料輸入、演算法設計、互動體驗上已展現出人機共演的智慧迴圈。當AI悄無聲息地融入創作流程,甚至難以被察覺時,它不僅改變了作品的生成方式,也重新挑戰了我們對「創作貢獻」的定義。

展間內亦展出冰球樂團藉由AI生成的音樂錄影帶,展場現地布置宛如來到livehouse。(南美館提供)

「詠唱世」並不將焦點放在「使用AI是否正確」,而是邀請每一位創作者思考,當AI成為創作的一部分,我們該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又該如何找到與機器智慧共存、共創的方法。

臺南文化局局長黃雅玲到場致詞。(南美館提供)

展覽開幕現場,甫上任的文化局黃雅玲局長特別撥冗到場觀展,並在致詞中表示這是一檔向民眾展示,當有新的創作材料出現時,創作者總是第一手踴躍嘗試使用在創作中的當代型展覽。南美館館長龔卓軍則說以前在動漫或電影中出現人物進到虛擬網路世界的設定或場景。

南美館館長龔卓軍為新展覽「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開幕致詞。(南美館提供)
藝術家周永焌老師的參展作品係將自己的畫作結合AI生成的影像進行展出。(南美館提供)

在現代的生活中彷彿已經越來越不難想像,期待藉由展覽一起走進人機對話的現場,進行一場思辨。而策展人羅禾淋則帶領眾參展者們親自進行導覽,藉由動畫師、樂團、漫畫家等跨領域的藝術家為現場來賓及媒體介紹他們與AI共同合作下所產生的藝術創作。

台灣新媒體藝術先驅林珮淳老師的作品《夏娃克隆萬湖會議I》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南美館提供)

「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是一次對未來創作方式的提問,也是一場人類與AI攜手共築未來的想像實驗。臺南市美術館邀請民眾,一起透過感官體驗,閱讀這封來自人工智慧的挑戰信。

凡事設計的《生成∞:數據詩學的聲像迴圈》結合多種AI工具,使文字與圖像及聲音在其中相互餵養、重組與詮釋,形塑㇐場跨媒介的生成對話。(南美館提供)

「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
展出時間:2025/5/6~2025/10/12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 展覽室 J、O、P
展覽官網: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605
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南市美術館
協辦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策展人|羅禾淋
藝術家|凡事設計、冰球樂團、有電互動、血多、吳昱慧、李奕樵、周代焌、林珮淳、狼七、陳依純、黃姿婷&林亭羽&陳羽姍、劉邦耀、橡實洞工作室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