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 藝術的無限可能:2025 ΔDesignArt 於南港老爺行旅5/9~5/11展開啟「配搭」創意實驗場

「設計」與「藝術」是否仍有交會融合的可能?當兩者交鋒碰撞,又能激盪出什麼樣的新鮮趣味?2025年「ΔDesignArt」設計藝術展,即是一場致力於拓展創作視野、重新定義美感邊界的年度盛事。本次活動將於5月9日(週五)至5月11日(週日),在南港老爺行旅盛大登場,為期三日,免費開放參觀。

2025年「ΔDesignArt」設計藝術展,即是一場致力於拓展創作視野、重新定義美感邊界的年度盛事。

今年展會以「Pairing 配搭」為主題,大膽混搭、翻玩多元創意,呈現臺灣設計藝術(DesignArt)的豐富樣貌。活動內容橫跨現場展覽、觀點論壇與線上展區深度報導,誠摯邀請大眾一同踏上這趟跨越設計與藝術疆界的創意旅程。

00_ΔDesignArt 2025 活動現場(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飯店樓層再度化身交融設計與藝術無限想像的多寶格

踏入第二屆的 ΔDesignArt 現場,在南港老爺行旅主辦、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策劃下,整層飯店樓層再度化身交融設計與藝術無限想像的多寶格,尤其今年主題借鏡餐酒文化中的「Pairing 配搭」概念,無論是人與人聯手、材質交融、領域跨界,又或是跨感官、跨性別、跨國籍的創作組合,都深切呼應展會命名以數學符號 Δ(Delta)表示加入特定變因數量變化的意義,傳達將材質、技藝等特殊變因放進設計(Design)與藝術(Art)光譜後激發的實驗可能,逐一打開 17 個房間,一品設計與藝術混搭的驚奇風味!

01展間現場.衣.ZIP(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南港老爺行旅營運總監洪郁甄表示:「從第一年攤開『創作本質』光譜,到第二年探討『創作方式』光譜,我們希望鼓勵大家不必墨守成規,更促進創作者與觀眾們產生實體互動與對話。」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參展名單更擴大至台、日、韓等多方創作者和單位、平臺,深具國際交流價值,也實踐定位為「設計風格酒店」的南港老爺行旅以「策展」讓臺灣更具能見度的使命。

02展間現場.DESIGN issue-「Natural Blue」藝術計畫-CIZ (張芝瑄)作品(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首間展間便有一幅幅別具特色的畫作映入眼簾,近看才驚訝地發現它們都是以回收舊衣拼貼為具有歷史諷刺意義的作品,實在不由得佩服「衣.ZiP」的奇思妙想。心曠神怡的藍色房間由擅於以美術館商店邏輯策劃選物的 DESIGN issue 策劃,以自然界存在的天空藍、海水藍等作為「Natural Blue」計畫靈感,呈現藍染藝術家「Dye業」連威棣及花藝藝術家 CIZ project 的絕美創作,表現視覺到內心層面的藍色之美。

01展間現場.衣.ZIP(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有「光」存在,便能使人看得入迷 ── 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在鑲嵌玻璃工藝透出的點點亮光中,傳達「慢」、「惜」、「新」等現代日漸消逝的美好態度,亦串起人與人之間失落的情感。臺灣新媒體互動藝術家 Damonxart(謝鎮璘)以漸層色彩藝術備受關注,天空晨昏交替、礦石光澤、光線折射和宇宙那些難以界定的光與流動,都藉由特殊合金金屬印刷的轉譯,營造出關於光、色彩與存在的共振經驗。

02展間現場.DESIGN issue-「Natural Blue」藝術計畫-Dye業(連威棣)作品、CIZ (張芝瑄)作品(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03展間現場.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04展間現場.Damonxart(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專注於觀察並延展日常物件潛力的工業設計師楊水源,在《The Railing Collection》系列金屬單椅、吧台椅與矮凳等作品中顯露對臺灣街頭欄杆結構的細膩玩味;此外也帶來他今年首度參展米蘭衛星展(SaloneSatellite)時呈獻饒富詩意的玻璃沙漏《half full half empty》,在過往發表的累積下不斷嘗試、克服重重困難,此番以新一代作品再創玻璃技藝的嶄新面貌。

05展間現場.楊水源_《The Railing Collection》、《Half Full Half Empty》系列作品(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走進第 6 展間,神秘機器構建的「腦波收購中心」(BWTC)真的要向你買腦波!這件尋找新型交易方式的裝置,藉由實際向來訪者購買腦波數據以生成畫作,探討當代社會中各種看不見的數據在無意識間被交易的現象,作品出自日本新銳創意團隊 Konel,4 月才登上米蘭設計週、又接著參與大阪萬博會日本館的他們,此次不僅帶著作品來台,還與「W 春池計畫」合作以帶有雙面 LOGO 的限量玻璃噴砂工法玻璃幣兌換腦波,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難得體驗。

06展間現場.Konel(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一旁房間由同樣來自日本的「AAAQ × ラヤマパック」構築魔幻又唯美的數位藝術感光影世界,《Visible Stress》曾在 DESIGNART TOKYO 發表,運用「光彈性」原理(photoelasticity,一種能夠將肉眼看不見的應力,以鮮豔色彩可視化的現象),展現藉工業真空成型技術捕捉日常光影紋理的美麗力量。

07展間現場. AAAQ x ラヤマパック作品(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08.展間現場.朋丁_ZI.ONE作品(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獨立藝文空間朋丁則邀來均以「陶」為創作媒材的陳向榮、ZI.YONE,分別以情境裝置與敘事形式、材料語言與工藝機能延伸,由兩種觀看陶的方式回應「配搭」主題。織品藝術家黃郁媚則總能將纖維幻化各種超脫纖維的奇貌,這次則與設計師 Erco Lai 組隊探索軟硬材質相互襯托的狀態;Erco Lai 試圖發掘材料、科技與藝術之間的共價融合,通過觀察和模仿創造出最「自然」的形狀,這次亦在他的個人展間由玄武岩柱狀節理獲得靈感的邊桌、源於水流形態的流水架等作品間徜徉一回人造自然。

09展出現場.黃郁媚ft.Erco Lai(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09展出現場.黃郁媚ft.Erco Lai_黃郁媚作品(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10展間現場.Erco Lai(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創立於大稻埕的複合選物店與藝廊「地衣荒物」則將對文化底蘊、時光質樸痕跡的品味精準堆疊,在佈置迷人的空間中以「雜像芥子園」為題,由台灣藝術家白花花(byhuahua)啟發自清朝古老《芥子園畫譜》的系列作品《遊歷山水的樂趣》,以及韓國藝術家金昇勇(Kim Seung Yong)的《雜像》(잡상)系列茶具,呈現兩地陶藝創作者對中華文化的轉譯。

11展間現場.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台灣藝術家白花花作品(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陶華灼藝廊亦一口氣帶來台籍章格銘、日籍伊藤剛俊、韓籍崔浩俊等三位藝術家作品,巧妙用風格各異的陶作鋪展創造力的多重視野。香氛工作者「氣室L’atelier de CYH」與編織創作者「庫魯不塔人」則在策展人暨設計發浪創辦人 Chad Liu 牽線下,融合調香及編織、商業實用性及藝術元素為 ΔDesignArt 2025 發展全新聯合創作,以差異性創造對比的和諧。

12展間陶華灼藝廊亦一口氣帶來台籍章格銘、日籍伊藤剛俊、韓籍崔浩俊等三位藝術家作品。

現場也不乏能實際感受「餐酒風味混搭」概念的展間!Soul & Spirits 發起的「臺灣百味琴酒計劃」是一項熱血十足的製酒行動,透過琴酒結合傳統與現代、地方食材、工藝精神,品聞一系列具代表性的限量琴酒品項,體現寶島本地精神與特色風味。最後非常適合以「李荔的小廢物計畫」展間為旅程畫下完美句點,她的作品一直以來由「自我」出發,經由觸動人心的不同感官述說「與他人的關係」,這次還加入「日日與木」、氣味藝術家「草鼻」共同創造療癒體驗,並有占卜活動為關心創作、熱衷生活的各位指引明燈!

15展間現場.臺灣百味琴酒計劃(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15展間現場.臺灣百味琴酒計劃(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留一方自由揮灑的平臺!遨遊學生創作奇想的小世界

策展人Chad Liu指出:「相對於許多展會更傾向考量作品的『商品』屬性,ΔDesignArt 更加觀照創作者本質,基於對個人、團隊特質與能力的信任,更期待大家能盡情揮灑和實驗,而不僅限於關注作品解決了何種問題、有什麼效益。」也因此,ΔDesignArt 始終重視來自設計、藝術教育現場的學生觀點,在 17 個展間中,可以驚喜一睹現在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的陳弈通,在擔任巴黎奧運擊劍臺灣國手時以選手村棉被手作改造的爆紅外套與斜背包,還能由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洞見時下學生們的創作思維。

17展間現場. 李荔與她的共創宇宙 ft.日日與木、草鼻(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ΔDesignArt 也連年開放「設計系學生藝術沙龍」展間,為設計與藝術領域學子們提供畢業製作聯展之外另一個重要舞台。本屆學生徵件活動評審由三頁文設計創辦人顏伯駿、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理事長陳晞、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顧廣毅、桃園會展中心藝術總監王焜生,以及2024 韓國「工藝潮流展」藝術總監康在永(Jaeyong Kang)擔綱。

13展間現場.氣室×庫魯不塔人_庫魯不塔人(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在展場房間展示 6 件優秀入選作品:張宇蕎的《Ochre Frames》,將女性的「月事」刻劃為平行時空裡的儀式性流行文化,以「經血洗片禮盒」顯影技術留下身體記憶的私密存檔,透過不同材料與概念配搭,探索身體、影像與記憶間的對話。官郁珊以電繡描繪這片土地的紋理,《返》的彎曲弧度象徵著風的流動與情感的牽引;陳郭益言在《世界的總和》中以視覺符號探索和平與暴力、自由與監控、消費與剝削等當代社會中的配搭關係。

14.展間現場. 設計系學生藝術沙龍_張宇蕎《Ochre Frames》(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海廢 · 家》創作者梁丁元將海洋廢棄物轉化為具有生命意義的作品,展現材料與海洋生態的對話;戴抒瑜《社交光鐘》則觀察當代人的社交需求,藉著情感設計與資料互動推出耳目一新的社交健康產品概念。桂語謙的《PICK ME or BUY ME》則探討「消費行為」與「情慾交換」,作品不只是材質與身體的組合,更是權力、慾望與觀看位置的思索,件件都以獨特視角帶大家一探學生們的創作小宇宙!

14展間現場.設計系學生藝術沙龍_桂語謙《PICK ME or BUY ME》(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推動南港設計藝術週、首度串聯新一代設計展

作為臺灣首個聚焦設計師觀點的藝術展覽,ΔDesignArt 2025 此番與於南港展覽館開展的新一代設計展、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同時登場,南港老爺行旅及設計發浪亦期盼在「南港設計藝術週」倡議下,持續推動南港設計藝術圈的成形。

南港老爺行旅外觀(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今年 ΔDesgnArt 首次串聯新一代設計展,將於 5/10(週六)於「新一代設計展 4F 沙龍」暢談「設計科系畢業製作中趨向藝術創作的風潮」,歡迎點選 ACCUPASS 活動頁面報名。展期間每日於南港老爺行旅舉辦的「ΔDesignArt 對談沙龍」也吸引眾多與會者共聚討論,本屆議題包含「Good Singularity 加速美好未來造訪的創意實踐」、「現代工藝界的流行與創作趨勢-以世界工藝展覽案例為中心」、「Collectible Design 在藝術市場發展的未來」等,詳細內容及報名訊息可參考南港老爺行旅官方 ACCUPASS 頁面。

展期間每日舉辦的「ΔDesignArt 對談沙龍」也每每吸引眾多與會者共聚討論。此為2024年展會現場講座回顧(圖:南港老爺行旅提供)

萬一無法到場,或是觀展後仍意猶未盡,ΔDesignArt 還有線上觀點展區海納所有參展者的訪問記錄,今年更邀請設計、藝術領域多位專業人士暢談對 DesignArt 的深度見解,文章及影片同步於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設計發浪網站刊載。

縱使 DesignArt(設計藝術)、Collectible Design(收藏型設計)在臺灣仍處於相對小眾的議題,南港老爺行旅仍堅信「唯有開始做,才能展望各種發生」,期盼以行旅連結國際旅人,在點點滴滴的浸潤中擴散影響力!

ΔDesignArt 2025
■ 展會日期:貴賓及媒體預展日 2025 年 5 月 8 日(週四),公眾開放展期 2025 年 5 月 9 日(週五)-5 月 11 日(週日),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週五、週六 11:00-19:00;週日 11:00-18:00
■ 活動訊息:南港老爺行旅 FB 粉絲專頁
■ 展會地點:南港老爺行旅 The Place Taipei
■ 更多資訊:南港老爺行旅官網 https://lihi2.com/vtiet 
■ 主辦單位:南港老爺行旅 The Place Taipei
■ 策展單位: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