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將化身航廈大廳!北師美術館推出「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
北師美術館持續以人才培育與策展實踐為核心,攜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推出新生代策展團隊 Nn̄g Project 的全新展覽「亂流:半睡飛行夢」。展期自 2025 年 8 月 29 日至 11 月 2 日,館內空間將轉化為宛如國際機場航廈般的場景,邀請觀眾步入一場介於現實與夢境之間的飛行經驗。

策展人 張文豪、黃羿瑄與黃銘樂 以「天空、飛行、航空、機場」為概念起點,集合來自 南韓、香港與台灣 的九位藝術家,透過影像、聲音裝置、雕塑、繪畫與文件等多元媒材,探討飛行如何影響當代人的身體感知、情感記憶與移動想像;同時,也延伸至航空科技對社會景觀與在地文化的再造與衝擊。為呼應「機場情境」的展覽氛圍,團隊特別委託創作四件專屬作品,並將呈現多件藝術家的全新創作,首次於館內亮相。觀眾不僅能感受「飛行」作為當代生活隱喻的多重層次,更能在「半睡半醒」的展覽體驗裡,重新思考人與世界的連結方式。

策展緣起於一句英文諺語 “The Sky’s the Limit”(無可限量、一切皆有可能),象徵人類對天空無盡的想像與追求自由、進步的渴望。然而策展團隊反轉這句樂觀口號為 “The Limit’s the Skies”(極限就是天空),提出新疑問:「在全球流動成為日常的此刻,我們是否仍能以不同視角凝望同一片天空?」當下的天空除了天氣變化,更佈滿各國科技監控與網路傳輸,那張無形的資訊之網如何蔓延於空中,並影響著地面上的我們?

策展團隊與藝術家以「機場」作為展覽出發情境,展開一段可能遭遇「亂流」的未知旅程。「機場」是我們熟悉卻鮮少凝視的移動空間,既是不同區域交匯的運輸節點,乘載著無數旅客情感記憶的往返、貨物的流通,也是許多法律與管理程序的執行地。本展四件委託製作均圍繞著「流動」為主軸,展出不同敘事。

展覽自一樓大廳台灣藝術家張庭甄的《祝福是不幸的尾巴》系列作品開始,作品《出發——抵達》如同機場的航班顯示器上,不停滾動的其實是虛構的太空垃圾起降時間,結合聲音裝置《空中的黑皮歌》與虛擬報刊《月界日報》,創造出一個類機場的平行時空。作品靈感源自於藝術家生日收到一段非洲黑人的歌唱影片,進而反思情感狀態與消費文化之間交互牽引所衍生出的複雜關係。

香港藝術家李鈺淇的動畫裝置《把我的眼睛沉入你的眼睛》結合飛機窗景與多頻道動畫,從第一人稱視角重現飛機窗外的流動景象,並將飛行過程中個人的情感流動加以視覺化,動畫中時而速寫場景、時而色彩斑斕的抽象畫面,模糊了外在現實與內在情緒的界線。

香港藝術家徐皓霖的錄像《親愛的微風》記錄城市女子味如嚼蠟的夏日生活,結合底片攝影、數位影像拼貼等創作手法,檢視資本主義如何透過航空廣告與旅遊影像激發慾望、操縱消費。走到二樓展場底端,一座既像是許願池又像塔台風向儀的雕塑,是藝術家曾彥翔打造的空間裝置《Wet Edge of A Circle》,錯落的圓形與多邊形的立體結構,隱然呼應著機場內的人造物造型,延續藝術家對自然與人造空間的探索,於靜態中持續延展「流動」,創造觀者與空間的相遇。

林彥翔的兩組作品分別以成田與桃園兩座機場為起點,交織出個人視角與區域地緣、歷史記憶與當代空間再造之間的張力。他從田野過程中凝視日常物件與身體感知的細節,讓「飛行」不再是一段抽象旅程,而是與土地正面碰撞的現實經驗。他的新作《來自塔的預言》取材自東京駐村經驗,從機場附近的老舊塔基座為開端,牽涉到過往成田機場的抗爭歷史,在虛實交錯的影像中進行時間、飛行、權力與抵抗的複雜辯證,並參雜著與內在情感的絮語。

首次來台展出的南韓藝術家洪辰煊以影像裝置《午安,晚上好,晚安v2.0》重現其自行架設的網站 destroy.com,在現今被社群平台演算法所主宰的社群網絡中另闢蹊徑,讓網站使用者可匿名上傳、訂閱與觀看被過濾刪選的影片。裝置結構參考塔特林《第三國際紀念塔》的螺旋結構,並搭配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影像,將冷戰時期開始的科技競賽歷史與當代網路資訊爆炸的情境並置。

在香港過著「半農半x」生活的藝術家勞麗麗在錄像作品《飛行備忘》中以候鳥與田野影像,描繪飛行與落地間的反覆協商,尋找生活與情感的棲所。李秉璈的繪畫《滯緩與神遊:空船》則彷彿旅程中的隨筆紀錄,取材於手機截圖、拾得紙張與廣告片段,在畫面上呈現出既具象又抽離的漫遊時空。
,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dulub-studio.jpg)
台灣藝術家羅懿君的作品融合經濟作物甘蔗、農業工具與當代健身設備,《蔗渣飛彈》與《滑輪下拉機——紫電號》重現當代對身體的矛盾情緒之餘,更涉及經濟作物背後資源爭奪的國際角力,因應時代需求成為對空作戰的重要原料之一,展現物質與飛行之間的能量交換,以及國際局勢的恐怖平衡。

「亂流:半睡飛行夢」即日起於北師美術館展出,免票入場。8月30日(六)下午舉辦開幕座談,九位藝術家與三位策展人都將現身分享。展期內亦安排多場跨域講座與放映活動,詳情請見北師美術館官方社群。透過策展人與藝術家的創作及策展實踐,本展邀請觀眾仰望天空,在半夢半醒之際,啟程進入亂流的灰色地帶、重新丈量身體與情感的邊界,發掘感知的未竟之地。
1220_787.jpg)
亂流:半睡飛行夢
The Limit is the Turbulent Skies
2025.08.29 Fri. – 11.02 Sun.
策展人 Curators
Nn̄g Project
張文豪 CHANG Wen-Hao、黃羿瑄 HUANG Yi-Hsuan、黃銘樂 Danson WONG
藝術家 Artists|張庭甄 CHANG Ting-Chen、李鈺淇 Florence Yuk Ki LEE、洪辰煊 HONG Jin-Hwon、李秉璈 LI Bing-Ao、林彥翔 LIN Yan-Xiang、羅懿君 LO Yi-Chun、勞麗麗 Natalie Lai Lai LO、曾彥翔 Sean TSENG、徐皓霖 TSUI Hou-Lam
主辦單位 Organizers|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Museum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策展人培力@美術館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Curators’ Incubator Program @ Museum
贊助單位 Sponsor|春之文化基金會 Spring Foundation
器材贊助 Supporting Partners|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毛刺Glitch
媒體協力 Media Partners|典藏 ARTouch.com、非池中藝術網 Art Emperor、藝情指揮中心 Art Command Center
指定餐飲 Catering Partner|空服員的手作甜點 Crew’s Dessert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王懷遠 Mark WANG、吳梓安 WU Tzu-An
活動資訊:
開幕座談
|時間|2025.08.30(六) 14:00-18:00
|地點|北師美術館一樓講座區
第一場|天空的物質性敘事與交織的時空觀|14:00-15:00
在這場講座中將重新思考我們看待天空的視角與相互間的變動關係:從20世紀全球化的初期談起,揭示天空如何因殖民、戰爭、貿易而改變;接著走進旅遊業蓬勃的年代,看天空與文化體驗如何被資本與慾望重新詮釋;到數位時代探討雲端資訊在數位資本主義與「星系寓言」所交織出的物質性與脆弱性。
|主持|張文豪 ∕ 策展人
|與談|羅懿君、張庭甄、徐皓霖 ∕ 藝術家
第二場|飛越地面的美學策略:眼睛、身體與地景|15:30-16:30
自天空俯瞰的視角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與想像,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城市樣貌,原本立體巨大且迫近的空間感轉變為充滿距離的微小圖樣,視覺與體感的細微轉變也在過程中產生出不同的感官體驗。自藝術家的拼貼作品、裝置、動態影像等創作手法與個人觀察,分享移動中的身體如何再次感受視覺地景的差異與其中情感記憶的流動。
|主持| 黃銘樂 ∕ 策展人
|與談|李鈺淇、曾彥翔、李秉璈 ∕ 藝術家
第三場|顯影:空域媒介化|17:00-18:00
無邊無際的天空背後,隱含著與土地政策、城市發展、政權地緣與科技監控緊密交織的空域權力網絡,皆在這些看不見的制度與博弈中生成。對藝術家而言,空域並非僅是航行的空間,更是一種媒介:它承載著權力、歷史與情感的流動,也折射出人與大氣環境與土地之間的連結與張力。在既定規範與不可控的現實上,他們將觀察轉化為作品,讓觀者得以重新感知天空,並在其中開啟對社會與世界的新想像。
|主持|黃羿瑄 ∕ 策展人
|與談|洪辰煊、勞麗麗、林彥翔 ∕ 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