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世代的台語饒舌音樂劇!嚎哮排演《別叫我成功》10/3~10/12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
嚎哮排演推出全新原創台語饒舌音樂劇《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歷經五年籌備、製作總成本突破千萬,將於2025年10月3日至12日隆重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連演八場。結合台語饒舌、嘻哈文化與亞洲家庭日常,以幽默與情感交織的劇本,帶領觀眾重新思索「成功」的意義,展現台灣音樂劇的創新能量。

台語饒舌 × 家庭故事 翻轉音樂劇的想像
《別叫我成功》以「家」為出發點,交織成長、理想與原諒的主題,融合台語語境、饒舌節奏、舞台劇表演與喜劇張力,打造別具一格的音樂劇形式。靈感源自百老匯名劇《漢密爾頓》,團隊從台灣的土地與歷史汲取養分,將鄭成功父子的情感糾葛轉化為當代父子間的對話,透過嚎哮排演標誌性的「嘐潲」(hau-siâu)風格,重新詮釋「成功」的多重面貌。

故事從一座面臨都更危機的成功廟展開,廟方主委鄭萬里為守護家園,決定舉辦藝術節拯救宮廟,卻意外迎來多年未歸的兒子鄭馬豪。父子兩人理念南轅北轍,籌備過程中爭執不斷,甚至演變成全村總動員的家庭大戰。父親堅持傳統信仰與家族榮耀,兒子則渴望掙脫期待、證明自我,只為換取一句肯定。兩人的對話,也對位鄭成功與鄭芝龍的歷史父子關係:一邊是守舊傳統,一邊是叛逆開創,折射出跨世代的價值衝突與情感羈絆。

嚎哮式劇場風格 × 原創音樂能量
嚎哮排演由黃建豪與蕭東意於2011年創立,明年將迎來創團15週年。團隊自稱「全台最接近頂尖的喜劇團體」,秉持「說好笑的故事、作好玩的戲」的理念,不受題材與形式拘束。本劇延續其招牌的「嚎哮式」劇場語彙,結合舞台、影像與網路流行節奏,顛覆觀眾對音樂劇的既定印象。

不說教、不重演歷史,而是透過角色互動與音樂推進,逐步引領觀眾走進故事的核心。音樂創作方面,邀請新銳作曲家張清彥為本劇量身打造原創歌曲,以嘻哈與R&B融合的節奏風格,為這齣橫跨歷史與當代的作品注入全新爆發力與感染力。


綠光創藝攜手製作 推動台灣音樂劇邁向更廣舞台
《別叫我成功》由綠光創藝投資出品、嚎哮排演聯合出品與製作。綠光創藝希望藉由穩定的資源投入,協助創作者突破劇場分眾市場的限制,讓優秀的原創作品觸及更廣大的觀眾群。董事長吳念真表示:「一個人也許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他期望透過這次合作,讓觀眾感受到新世代劇團的真誠與能量。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演出資訊
演出日期:2025年10月3日(五)至10月12日(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購票:OPENTIX 售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