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動物成為靈感的語言!古巴藝術家雷岱爾駐村晶泉丰旅,以超現實筆觸描繪宜蘭生態
入秋時節,晶華國際酒店集團旗下溫泉品牌「晶泉丰旅礁溪」,以「在地共融 × 藝術療癒 × 永續設計」為核心理念,持續推動藝術駐村計畫,讓旅宿空間化作創作與感知的交流平台。本季特邀來自古巴的藝術家雷岱爾(Reydel Espinosa)進駐礁溪館,以油彩創作系列《藝境‧生命寓泉》,以超現實畫風詮釋宜蘭的自然生態之美。

雷岱爾的作品以鮮明色彩與創意構圖,聚焦台灣特有的狐蝠與山麻雀等生物,將人與自然共生的哲思融入畫布之中,喚起旅人對生命與環境的感受力。駐村期間,他亦將於館內進行現場創作,旅人可近距離欣賞藝術生成的過程,體驗創作能量在空間中流動的氛圍。本次雷岱爾接受【品味風】編輯部專訪,暢談他為何選擇成為駐村藝術家、從古巴遠赴台灣的契機,以及自然如何成為他創作靈感的泉源,揭示藝術與土地之間深刻而動人的連結。

品味風:您在古巴東部鄉下長大,能否分享童年接觸大自然的經驗,這些經驗如何成為您創作中深刻的靈感來源?
藝術家:我的名字是 Reydel Espinosa,1985 年出生於古巴。因為家裡資源有限,童年唯一的娛樂就是到野外野餐或在河邊散步,所以我從小就習慣親近大自然,也熱愛動物。由於在鄉下長大,父親每次帶我外出時,總會告訴我各種動物的名字。可以說,我真的是在大自然中長大的孩子。

在我過去的畫作中,經常會出現哺乳的畫面。那源於我童年時的一段深刻記憶,古巴當時物資匱乏,許多人吃不飽。我大概五、六歲的時候,曾親眼看到一位母親抱著嬰兒,讓剛生完小羊的母羊餵哺那個孩子。這個畫面令我至今難忘。對我來說,哺乳象徵著大自然對生命的無條件之愛,無論是哪一種物種,都是以最本能、最自然的方式努力生存。這份記憶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也成為我創作裡持續出現的重要意象。

品味風:您並非學院出身,而是透過自學走上創作之路?
藝術家:我大約從十歲開始畫畫,十四歲就成為全職藝術家。為什麼會這麼早開始呢?因為當時我賣出了人生第一件作品,印象中售價是兩塊美金。雖然金額不高,但對那時的我而言,是非常大的鼓勵。我還記得在十五歲生日那年,因家境貧困,家人無法為我準備禮物。我便拿起家裡破掉的鏡子一角,利用鏡面反射,在紙上畫下自己的臉。那次經驗對我影響深刻,也讓我更確信自己想以繪畫表達世界。

至於為什麼選擇自學,主要是因為當時古巴的藝術學院入學考試非常嚴格。我的術科成績很好,但學科卻相對薄弱。上課時我常因沉浸在畫畫而無法專心聽講,甚至有次作品還被老師當場撕掉。也因為學業成績不理想,最終沒能考上藝術學院,只能靠自學一路走來。

品味風:在這過程中,您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超現實風格?
藝術家:其實超現實的藝術風格非常貼近我的內心,因為它追求的是一種自由的感受。不過,尋找並建立自己的風格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超現實主義本身就是無拘無束、難以定義的。我記得當時在哈瓦那市中心有一座美術館,裡面展出許多十六、十七世紀歐洲大師的作品。我常常帶著一本小筆記本到那裡臨摹、觀察,這成了我自學的重要過程。透過長時間的觀摩,我逐漸找到與自己契合的表達方式。

我特別喜歡德國藝術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與英國藝術家李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等人的作品。每當看到他們的畫作,內心總會產生一種無法言喻的共鳴,那是一種深刻且自然的理解與共感。
品味風:您曾提到「作品的原創性比技巧更重要」,能否進一步談談這個理念?
藝術家:我認為技巧是全球共通的,所有人學了之後都能掌握相同的方法,它本身並沒有個別性或獨特性。至於原創性,則是我們如何將內心的想法投射到畫布上,讓它具象化、成為一個故事或一首詩。對我來說,繪畫應該充滿創意,而不是只靠長時間反覆練習某一種技巧。原創性的關鍵在於畫作中所承載的故事性與詩意,那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當藝術家在創作時,全心投入並傾注情感,將對創作的熱愛與「愛」本身的能量投射到畫布上,作品就會自然地散發生命力。相反地,如果只專注於視覺層面的技巧表現,那幅畫反而會顯得空洞、沒有靈魂。此外,我也認為「技巧」其實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如果藝術永遠只是在談技巧、方法或畫法,那將變得非常無趣,因為藝術真正動人的地方,在於它能表達出人心中最獨特的感受與想像。

品味風:動物是您畫作中的主要主角,為什麼會以牠們作為創作核心?
藝術家:隨著年紀漸長,我開始接觸與心靈與意識相關的思想,也越來越關注「心靈意識的擴展」。因此,我與大自然以及動物之間的連結也變得更加深刻。有一本書叫《The Power of Now》(《當下的力量》),其中談到動物的心靈,以及人類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意識狀態。

我非常認同書中「活在當下」的觀念,因為我認為動物最能體現這個狀態。牠們不會思考過去,也不會擔憂未來,只是單純地存在、真實地活在當下。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動物一樣,以清醒而純粹的意識活在當下,這樣的生命狀態對我而言,是創作能量的重要來源。

品味風:您的作品中常有幽默的元素,例如擬人化的動物行為。您希望觀眾在欣賞作品時,能獲得什麼樣的感受與共鳴?
藝術家:我覺得以動物為主角的表現方式,可以創造出許多有趣的故事。當我將動物擬人化,讓牠們之間產生情感連結時,就像在構築一個屬於牠們的平行宇宙,那個世界會更加生動、有趣,也更具故事性。

在描繪動物時,我經常加入一些幽默的情節或誇張的表情,讓觀眾在欣賞時能自然地露出笑容。幽默感對我來說是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除此之外,我也會在畫作中融入一些帶有黑色幽默的小細節,希望觀畫的人能在發現這些細節的瞬間,感受到驚喜與愉悅。因為在那個笑的當下,他們暫時放下現實的壓力,重新喚起內心那份純真與童心。這樣的回歸與共鳴,正是我最希望作品能帶給觀眾的感受。

品味風:這次為何會選擇參與礁溪晶泉丰旅的駐村計畫?這個駐村對您的創作或藝術發展有什麼吸引力與意義?在這次駐村中,您以台灣的特有物種(如狐蝠、山麻雀)為題材進行創作。
藝術家:這可以說是一種緣分!今年一月至三月時,剛好知道有另一位藝術家在晶泉丰旅駐村,我們是在飯店官網上看到這個計畫的訊息,於是便將作品寄去應徵,沒想到非常幸運地被選上。這裡的環境十分適合創作,整體氛圍也與我強調的環保與自然理念相契合。

在選擇動物題材時,我其實一視同仁,但這次的主題聚焦於宜蘭地區的物種,因此特別選擇了一些台灣正在進行復育的動物,例如狐蝠與山麻雀等。這些動物多半屬於瀕危物種,也常在宜蘭的自然環境中出現,面對牠們時,我特別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美好。

駐村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某天我聽到「喀、喀、喀」的聲音,好奇地走出去查看,竟然看到一隻食蟹獴!這是我從未親眼見過的動物,當下覺得像是與畫中的世界產生了某種心靈共鳴。更奇妙的是,那隻食蟹獴之後又出現了第二次,讓我感受到一種深刻的感動,彷彿畫布裡的生命真的走入了現實。這樣的經驗非常美好,也讓我更想持續描繪在地的生物。

此外,這次畫展中呈現的動物,有些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後不一定還能見到。我希望至少能在畫作中留下牠們的身影,讓下一個世代透過作品,看見這些曾經存在的生命。為了這個主題我感到非常開心,因為藉由創作,我也更深入地認識了宜蘭那些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
品味風:在館內現場創作是很特別的體驗。您如何看待「創作過程」被旅人近距離觀賞這件事?
藝術家:其實我本來就很習慣在創作時有許多人來來往往,甚至與他們產生互動。過去在國外創作時,也常有人會主動來問我:「你畫的是什麼動物啊?」或「為什麼會想這樣畫?」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讓觀眾透過我的說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涵與背後的故事。

平常我在工作室創作時是不對外開放的,因此這次駐村能讓更多人近距離看到創作過程,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也讓藝術不再只是被動地被觀看,而是成為一種互動與交流。

此外,我們也會帶領房客一起體驗繪畫活動。活動中使用壓克力顏料,在20×20公分的畫布上創作,並引導大家想像屬於自己的超現實角色,讓一個原本不存在於這個宇宙中的動物。當他們完成作品的那一刻,會對那個角色產生一種特別的情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樣的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親身感受到繪畫的樂趣與創造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