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巨擘艾馬爾重返國家音樂廳!獻上庫塔格百歲前夕的極致致敬

睽違十三年,被《華爾街日報》盛讚為「非凡遠見者」的法國鋼琴巨擘皮耶-洛朗.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將於10月12日重返國家音樂廳舉行鋼琴獨奏會。本次演出以匈牙利當代作曲家庫塔格(György Kurtág)即將於明年迎來百歲生日為契機,選定其創作超過半世紀的代表鉅作《遊戲》(Játékok)為核心曲目,並穿插演奏巴赫的《平均律鍵盤曲集》與舒伯特的〈蘭德勒舞曲〉,展現橫跨三個世紀的鍵盤藝術與聲音對話。值得一提的是,庫塔格《遊戲》最新未出版的創作,也將於本場音樂會上亞洲首演,獨厚臺灣樂迷。

從音樂神童到當代權威 與庫塔格的跨世代情誼

皮耶-洛朗.艾馬爾出生於法國里昂,自幼展現驚人的音樂天賦。八歲便開始演奏荀白克作品,十六歲進入巴黎音樂院後,更受到當代音樂大師梅湘(Olivier Messiaen)夫婦賞識。其後在布列茲(Pierre Boulez)引薦下,加入巴黎當代樂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與史托克豪森、卡特、李格悌等多位重要作曲家合作,成為當代音樂的核心推手與最佳詮釋者之一。匈牙利作曲家庫塔格,同樣出身梅湘門下,其創作風格跳脫傳統和聲與曲式限制,探索音色與織體的自由表現。《遊戲》系列自1973年起持續創作至今,完整展現他五十年來的音樂語彙,也是艾馬爾此番來臺演出的靈感來源。

皮耶-洛朗.艾馬爾照片(請註明: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Marco Borggreve)

從教本到藝術殿堂 《遊戲》的自由與玩心

庫塔格認為傳統鋼琴教學過於僵化,容易抹煞孩童天生的好奇與探索,因此以觀察初學者自然觸鍵為起點,為學生創作鋼琴教材《遊戲》。他鼓勵演奏者以直覺、甚至戲劇性的方式體驗音樂,例如以拳頭或手掌彈奏特殊音響,並在曲目中向前輩作曲家致敬,如將德布西〈棕髮少女〉改寫為〈暴怒的棕髮少女〉,充滿創意與幽默。《遊戲》至今共出版十冊,作品中處處藏有音樂「彩蛋」,既考驗演奏者的想像力,也讓聽眾在聆聽中感受探索的樂趣。

皮耶-洛朗.艾馬爾照片(請註明: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Marco Borggreve)

庫塔格的妻子瑪塔(Márta Kurtág)長年參與此系列創作,但在2019年瑪塔過世後,創作一度停滯。艾馬爾在訪談中回憶:「庫塔格已無法像以前那樣彈琴,瑪塔也不在了……我把雙手交給他指揮,讓他再次聽見自己的作品。」兩人攜手完成《遊戲》第十一冊的部分內容,並將於本次音樂會首次亮相,成為對庫塔格百歲最深刻的致敬。

巴赫、舒伯特與庫塔格 三種語彙交織的聲音風景

除《遊戲》外,本次音樂會也將演出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及舒伯特〈蘭德勒舞曲〉,三者穿插演奏,相互呼應。巴赫與庫塔格的作品皆為鋼琴教本,過去庫塔格夫婦也常將兩套曲目交替演出,展現跨越兩個半世紀的技法對話。而〈蘭德勒舞曲〉則取材自德奧民間社交舞,輕快奔放,與《遊戲》同樣具有「遊戲性」與自由精神。艾馬爾將以細膩的觸鍵與獨到的音色掌握,構築多層次的音樂景觀,讓聽眾在一夜之間穿越古典、浪漫與當代的音樂世界。

皮耶-洛朗.艾馬爾照片(請註明: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Marco Borggreve)

精準選琴與企業支持 成就完美音響

艾馬爾以極致講究的音色著稱,為了達成他對音響的嚴格標準,兩廳院特別提前與大師溝通選琴與調音事宜。負責調音的陳世昌表示,本次曲目音量範圍極廣,從極弱(ppp)到極強(fff),甚至包含拳頭敲擊等特殊演奏方式,鋼琴必須調整至極高靈敏度,同時保持清晰乾淨的音色,是一大挑戰。

皮耶-洛朗.艾馬爾照片(請註明: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Marco Borggreve)

此外,本次演出也感謝財團法人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支持,除舉辦獨奏會,也同步推動大師班課程。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教育、文化推廣與國際交流,此次合作為年輕學子提供難得的與國際鋼琴巨擘近距離學習的機會,深化藝術教育的傳承與實踐。

皮耶-洛朗.艾馬爾鋼琴獨奏會將於10月12日於國家音樂廳登場,透過獨特的選曲與深刻詮釋,帶領觀眾穿越古今、重構鍵盤音樂的無限可能。更多節目資訊與購票請上 OPENTIX 售票頁面:https://bit.ly/47k9Rdh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