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九旬創作不輟 再度創新雕塑語彙!史博館「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開幕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開幕儀式,李再鈐年逾九旬仍持續創作,被譽為「穿越世代」的藝術巨擘,作品融合東方哲學與西方極簡主義,致力於雕塑語彙的創新,開拓公共藝術的無限可能。

文化部長李遠、國立歷史博物館長洪世佑;藝術家李再鈐、霍剛、廖修平;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蔡詩萍、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藝術家雜誌社創辦人何政廣等各界貴賓出席,開幕儀式由李再鈐次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李季帶來呼應本展哲學意味的〈夏康舞曲〉小提琴獨奏,為展覽拉開序幕,共同見證一場融合東西方藝術哲思、跨越時代界限的雕塑藝術盛會。

史博館表示,策劃「大家的歷史・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大家」不僅指向廣大觀眾,也象徵享譽藝壇的「大藝術家」,引導觀眾認識藝術家如何在臺灣歷史發展的背景下成長,並塑造出獨特的藝術語彙,為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綻放光輝。系列之一「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不僅匯集李再鈐包括水墨、書法、立體裝置等多元經典之作,更首度公開全新創作《跳石子》,引導觀眾體驗跨世代的藝術之旅,領略李再鈐深厚的藝術造詣與時代精神。

展覽以3大展區完整呈現李再鈐的藝術風貌,展區「低限無限」傳達李再鈐受西方低限主義與《道德經》思想的啟發,透過代表作《低限的無限》、《元》、《天地人和》等經典雕塑,觀眾可深入探索低限藝術的幾何秩序與公共藝術的社會參與。「元」展區表達哲學與幾何的交會,以東方哲學「元」為核心,從微觀到宏觀的哲思探索,也呈現藝術家如何回應數位時代及元宇宙的挑戰。「往昔情懷」展區則是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展出書法、水墨、彩墨畫及小型雕塑,結合傳統書畫與現代雕塑語彙,探索藝術在科技時代的創新可能。

「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即日起至6月8日展出,4月26日辦理「穿越世代-李再鈐談藝」座談會,內容包括李再鈐創作在戰後臺灣現代雕塑的定位、李再鈐的公共藝術等主題。展覽期間將辦理「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幾何無限手作坊,與數學老師合作,先從數學視角觀察李再鈐老師作品,再動手用數學教具拼組《元》作品,最後以紙模製作《低限的無限》、《三個四分之三圓》等立體作品帶回家,手腦並用體驗數學與藝術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