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棋盤大智慧!故宮博物院暑假強檔「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特展登場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自7月12日起,推出暑期強檔「碁人弈事」特展,展出自漢至清六十餘件院藏精選書畫、文獻與器物,從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僧侶神仙到閨閣仕女,延伸至當代臺灣棋壇風雲,呈現圍棋文化的多元風貌。展覽同時介紹古代棋譜及棋具,涵蓋象棋、雙陸、六博等益智遊戲,適合親子共遊,在方寸棋盤中領略古人的千年智慧。

故宮策展人、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蔡君彝表示,棋盤雖小,方寸之間彷彿一座小宇宙,蘊藏無盡的人生智慧。圍棋不僅是歷代文人雅士鍾愛的琴棋書畫「四藝」之一,更是一種流轉於宮廷、寺院、閨閣與街巷的文化記憶。這項古老的益智活動,源於華夏上層社會,歷經千年傳播至東亞民間,至今仍在全球體壇、數位及動漫領域展現旺盛生命力。

故宮策展人蔡君彝指出,本次展覽以「碁人弈事」為題,取古代圍棋別稱「碁」、「弈」之意,從不同人物視角與歷史場景出發,娓娓道來與圍棋相遇的「奇人逸事」。古人以棋觀人、以棋養性,重視過程中的情感交流與對人生的省思。即使未必精通棋藝,仍可在一盤靜心對弈中,享受片刻寧靜,尋得一種從容處世的節奏,或許這正是圍棋帶給現代人最深刻的啟示。歡迎大小朋友一同走進圍棋文化的小宇宙,感受棋盤間的人生智慧與歷史風采,續寫屬於你我的「碁人弈事」。

圍棋最初為模擬戰爭形式而發明的遊戲,是一種鍛鍊心智與謀略的益智遊戲,自古即深受貴族和將官青睞。國寶〈宋太祖坐像〉描繪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院藏四幅太祖像中唯一的全身像,其餘皆為半身像。相傳太祖登基前,曾與道教隱士陳摶賭棋,甚至以西嶽華山為賭注,卻終究不敵。即位後,他履行諾言,免去華山賦稅,流傳「贏得華山一局棋」的傳奇故事,展現王侯將相下棋時,用山岳湖樓當賭注的豪賭風氣,與文人以文房雅玩下注的雅賭趣味,形成強烈對比。

除了對弈,棋文化也衍生豐富多變的玩法,「彈棋」便是其中之一。「彈棋」源於漢代,以圍棋子和棋盤取代蹴鞠(古代足球),類似今日的手指足球,以彈指之力將棋子推入對方陣地,因較省力,廣受皇室與貴族喜愛,如傳世作品〈宋 趙伯駒 水閣彈棋〉,描繪兩人在水邊涼亭對坐彈棋的悠閒場景。國寶〈明 仇英 漢宮春曉圖〉構圖嚴謹,筆法精緻,為「漢宮春曉」畫題的代表作。畫中描繪春日晨光下,後宮嬪妃於宮苑賞花、鬥草、奏樂起舞,或從事梳妝、刺繡、育嬰等日常生活,亦有雅集彈琴、對弈、書畫與鑑古等文人活動,展現宮廷仕女風雅多姿的日常生活。

本次展覽特別規劃「臺灣棋壇風雲」單元,呈現臺灣棋士在國際舞臺崛起的精彩歷程。林海峰年少赴日,開創臺灣棋士登上日本頂尖棋壇的傳奇;有「紅面棋王」之稱的周俊勛奪下LG盃冠軍,為臺灣贏得首座世界棋王寶座;新生代棋王許皓鋐則於杭州亞運摘金,締造臺灣圍棋史上首面亞運金牌。透過這些棋士與重要賽事展件,呈現臺灣圍棋從在地耕耘到登上國際舞臺的精彩歷程。

為推廣圍棋文化,鼓勵各世代共襄盛舉,故宮將於8月17日舉辦「故宮一百・碁人弈事圍棋賽」,可說是百年來首度登場的圍棋盛事,3百個參賽名額秒殺額滿。當日上午9時30分起,故宮北部院區展覽正館B1加碼舉辦「頂尖邀請賽」,由8位職業與業餘棋手精采對弈。今夏歡迎大小朋友到故宮觀賽同樂,欣賞百年院慶特展「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感受圍棋文化跨越千年的深厚魅力。
【展覽資訊】
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
時間:2025/07/12~2025/09/28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02、208、210、212陳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