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2025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 聯合開幕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自8月9日至11月16日於北美館3樓展覽室展出,8日(五)下午於北美館舉行聯合開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4位藝術家各自以獨特的創作視角,開展其對不同議題的探問。

「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開幕暨記者會,北美館代理館長劉得堅(中)與藝術家合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個展「不發音字母—翻閱165頁厚度」探索材料與物件的潛力,藝術家將物件比擬為單字,透過切削、燒熔、堆疊與散落等動作所留下的痕跡,使之轉化為可閱讀的切片,使我們觀察形體、光影與彼此的距離。如同閱讀時翻轉書頁的動作,在語句未竟與延續之中感知思緒的生成,開啟對物質不同的認知方式,體現生活中人與物交會之際,潛藏的未明意識。

徐瑞謙《暗面》(局部),2025,矽膠、鐵、不鏽鋼、環氧樹酯、磁鐵、鐵屑、布,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生活筆記》(局部),2025,石膏、不鏽鋼、石頭、玻璃、鐵、布,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靜物》,2025,不鏽鋼、鐵、石膏、烤漆、蠟筆、玻璃,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聚焦個人記憶、創傷與政治敘事。《時差書寫》以參與式影片方式和全女性劇組,關注原住民酷兒和女性在身分、性別及暴力議題下的失語經驗;《#迎靈者》則以開源協作的精神,邀集各國參與者分享親友經歷政治暴力的故事,並由作家、研究者為其創建社群帳號,以第一人稱同理發言,讓這些受壓迫的創傷被聆聽,構築如承載其靈魂與意志的數位記憶。

李紫彤《#迎靈者》(局部),2025,參與式計畫,聲動動畫、寫手寫作日常素材、社群媒體,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展場圖,2025,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個展「未完成之作」,探究臺灣劇場界三位已逝開拓者田啟元、陳明才、周逸昌的影響,探問創作者的未竟之志與精神延續。藝術家透過靈媒、觀落陰的媒介,與已故的劇作家共同合作,並藉由表演團體的演繹,完成電影式的影像內容;展場亦運用機械裝置,建構象徵另一個世界的通道,觀者想像進入現實與彼岸的中介狀態,思考逝者與作品之間的精神續航。

彭弘智,《會飛的牆》,2025,機械裝置,現地製作,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開光的吊燈》,2024,機械裝置,60 × 60 × 210 公分 × 2組件,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個展「雙鉤廓填」,展名取自書畫技法中「先勾輪廓、再行填墨」的古典工序,藉此回應對社會表象的描摹,以及對內部荒謬的省思與填補。在《鐵皮書寫計畫》中,藝術家自工地外圍鐵皮常以油漆手寫工程資訊的景象中,觀察其既人工又機械化的矛盾書寫趣味。展覽透過各種多樣性現場文字模擬、互動式錄像與參與式書寫計畫,探索書法傳統與當代書寫的關係和表現樣貌。

柯良志《今不同璧》,2025,複合媒材,62件,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集字聖教序》,2025,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Particle》,2025,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為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每年辦理TFAM年度個展(申請展)徵件,透過徵集、評審出國內優秀藝術創作者提案,企望帶給觀眾多樣創作型態與當代思辨。

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
展期:2025/08/09- 2025/11/16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