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哈薩比 以極慢之舞直面觀看本質 《此時此地》9/27~9/28登場北藝中心

來自賽普勒斯、現居紐約與雅典的國際藝術家瑪麗亞.哈薩比(Maria Hassabi),以介於舞蹈與視覺藝術之間的實驗風格聞名。她的最新獨舞作品《此時此地》(On Stage),將於9月27、28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以近乎靜止的動作,邀請觀眾重新思考「觀看」的意義。

國際藝術家瑪麗亞.哈薩比(Maria Hassabi),以介於舞蹈與視覺藝術之間的實驗風格聞名。她的最新獨舞作品《此時此地》(On Stage),將於9月27、28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

在資訊與影像快速流動的當代,觀看往往淪為麻木的消費。哈薩比則選擇以「慢」對抗「快」,在舞台上進行一場幾乎凝固的身體冥想。《此時此地》長達一小時,捨去舞台效果,沒有燈光、服裝與音樂,只剩下舞者本身的肉身存在。她透過極度緩慢的速率,從古典雕塑的輪廓到流行文化姿態,乃至日常動作,逐一延展成宛如逐格影像的「身體遊行」。

《此時此地》長達一小時,捨去舞台效果,沒有燈光、服裝與音樂,只剩下舞者本身的肉身存在。

哈薩比的創作跨越劇場、美術館與公共空間,長期探問「活體展品」與「靜止影像」之間的張力。她的代表作《PLASTIC》(2015-16),便曾讓舞者以幾近不可察覺的速度,在美術館空間中流動,將觀展者捲入「活雕塑」的體驗。《此時此地》則將這種實驗帶回劇場黑盒子,進一步挑戰舞蹈短暫性與舞台邊界。

她的代表作《PLASTIC》(2015-16),便曾讓舞者以幾近不可察覺的速度,在美術館空間中流動,將觀展者捲入「活雕塑」的體驗。

評論認為,《此時此地》是她迄今最激進且個人化的作品之一。演出中,觀眾的凝視被迫延長,細節被放大:舞者的呼吸、肌肉張力、身體微顫都成為觀看的核心。這樣的慢舞需要極高的自制力與控制力,在力量與脆弱之間展現身體的真實。

演出中,觀眾的凝視被迫延長,細節被放大:舞者的呼吸、肌肉張力、身體微顫都成為觀看的核心。

哈薩比強調,她並非單純追求「慢」,而是要讓觀眾有空間去看見每一個轉變。觀看此作不僅是被動接受,而是一場共同的感知實驗。觀眾在過程中將不斷自問:我如何看?如何感受?如何與舞台上的身體產生連結?《此時此地》如同一場凝視的藝術,以緩慢、靜止和精準,讓觀眾在快時代裡,得以停下來重新思索身體、影像與時間的關係。

購票資訊請上 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更多詳情見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