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個聾聽共融藝術節誕生!6/21~6/22「親愛的月光聾人藝術節」於桃園展演中心登場

在台灣,藝術舞台百花齊放,但屬於聾人表演者的展演空間,卻始終寥寥無幾。2025年6月21日至6月22日,由大可創藝總策劃的以聾人文化為核心,結合共融為主題的藝術節—「親愛的月光聾人藝術節」即將於桃園展演中心登場!

《Feel Together:百合》創作者:王珩&林靖嵐_(攝影 林育全)

從四年前起,大可創藝透過「聽障共創計畫」展開聾人表演者的培訓,提供專業資源,持續推動聾人藝術發展,致力於讓手語、肢體、共感等感官,能夠成為與聲音同等重要的藝術語言。我們相信,藝術不應只屬於有聲的世界,而是讓每一個人,不論聽覺條件,都能自由參與、創作、表達的。

《SINGNET》創作者 潘思廷_(攝影 蔡耀徵)

延續這份理念,2023年起,大可創藝與桃園展演中心合作推動「藝術共融-聾人藝術創作與推廣計畫」,推出Gala匯演《聚・众》,展現聾人表演者自編自導的原創短篇作品;隨後更於鐵玫瑰藝術節攜手「狂夢藝術」,推出專為聽障觀眾設計的藝文手語導覽,及在年末演出充滿探索精神的實驗作品《Feel Together:百合》,皆獲得觀眾熱烈迴響與業界關注。

《SINGNET》創作者 潘思廷_(攝影 蔡耀徵)

今年將這四年來的積累與實踐,昇華為一場專屬的藝術節,傳遞「跨越感官界線、擁抱多元感知」的精神,匯集三部短篇作品、兩場深度論壇、兩場互動工作坊,展現聾人表演者的獨特美學,同時也邀請觀眾一起跨越語言的界線,共同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促進文化理解的重要里程碑。

大可創藝_(攝影 蔡耀徵)

精彩短篇作品,直擊人心
藝術節特別推出三部短篇作品:《沉默的世界》、《Feel Together:百合》以及《SINGNET》,探討不同的議題,以身體、手語、網絡交織跨越語言與感官的深度對話。

《沉默的世界》創作者:林靖嵐
透過舞蹈與手語演出,描繪一座因政府暴力而「集體失聰」的小鎮,居民以手語展開無聲革命。作品融合「無聲抗議」與「手語+身體劇場」等元素,創造出強烈的氛圍與肢體情緒張力。

《Feel Together:百合》創作者:王珩&林靖嵐
一位聾人與一位ADHD聽人共同演出,身體成為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唯一橋樑。一場記憶與認同的流動之旅,以肢體、互動為介質,彼此共振、對話,在身體深處映照彼此的身份可能。

《SINGNET》創作者:潘思廷
探索「去聽人中心化」的溝通場域:網絡,藉由社群媒體、即時訊息、字幕等數位媒介,使聾人擁有更多主導話語權。以肢體劇場形式展演,提出人類如何在網路時代中打破隔閡、強化自我社群,開啟一種全新的藝術視野。

藝術講座,深度對話
親愛的月光聾人藝術節將邀請 耿一偉 老師擔任兩場論壇主持人,帶領大家從社會環境、到實踐等面相,深度談論將從創作、劇場環境到共融未來對於聾人表演者的影響,邀請您一同參與聆聽與思辨,跟我們來一場思想上的碰撞。
論壇主題一:聾人表演藝術的創作與挑戰
論壇主題二:劇場環境中聽障劇場的想像討論

互動工作坊,體驗感知的擴展
本次藝術節特別推出兩場體驗工作坊,無論是否熟悉手語或舞蹈經驗,皆可自由參與。工作坊將帶領大家跳脫聽覺的框架,在互動中重新認識身體、情感與藝術之間的深刻連結。
《感知─身體在說話》講師:林靖嵐
透過視覺、觸覺等感官探索音樂與聲音的多樣性,鼓勵參與者運用肢體、手語、繪畫等多元方式,表達對聲音的個人感受,打開身體感知的新視野。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創作體驗課,講師:王珩
以舞蹈為媒介,引導參與者進入無聲藝術空間,學習以動作傳遞情感與故事,感受身體作為表達工具的豐富可能。

節目亮點
三部全新短篇演出:結合手語、肢體、視覺,多元視野的展開,無障礙觀賞
跨界講座:深入探討聾人文化與藝術共融的重要性
體驗工作坊:親身感受肢體表達的創作能量
無障礙設計:周邊活動設有手語翻譯及聽打員

活動資訊
日期:2025年6月21日(六)-6月22日(日)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
報價:800/人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XAqO2j

Similar Posts